美育是审美教育,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。在我国,美育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德智体美“四育”中的短板。
国务院办公厅曾印发《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》。
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,我们学校重点关注德智体的传授,附带对美的教育。美育没有全方位引导教育,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美育。因为,美育尤其不能是整齐划一、呆板凝滞的,尤其不能由教师单向灌输,更不能惟一以考试分数来检验成果。所以,若要实施真正的美育,就必须从应试教育的习惯中脱离出来,坚决地向素质教育转变。
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上就是一种全方位人教的过程,总共有六位“雕塑家”:
1、 家庭:长期、基础、持续、终生、及时、随时
2、 学校:启智的重任
3、 儿童所在的集体:影响的外在因素
4、 儿童本人:自我承认的因素
5、 书籍:吸收文化的来源
6、 偶然出现的因素:促使人格变化的发生和转折
这就是我们所要做的“全人教育”。
就其理念而言,"全人教育"是一种整合以往"以社会为本"与"以人为本"的两种教育观点,形成既重视社会价值,又重视人的价值的教育新理念。这是一种理想的教育观念,也是中外教育家的一种理想追求。全人教育就是培养"全人"或"完人"的教育。就其教育目的而言,"全人教育"把教育目标定位为:在健全人格的基础上,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,让个体生命的潜能得到自由、充分、全面、和谐、持续发展。简言之,全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、有知识、有能力、和谐发展的"全人"。
中国人生科学大讲堂·美在中国公益活动
全人十二课
第一课
家庭美育 - 家长角色与家庭美育的关系
(1)家长角色定位;
(2)家庭教育误区;
(3)家庭教育与美育的关系;
(4)“隔代亲”家庭教育智慧;
(5)家庭教育与子女人格培养;
第二课
认识孩子、读懂孩子、发现孩子
(1)儿童(少年)成长与儿童(少年)心理;
(2)从“玩”中发现孩子的生命密码;
(3)家长常见行为表现及智慧升华;
(4) “发现教育”在“问题孩子”与“问题家长”中的应用;
第三课
梦想激励与人生规划
(1)不爱学习现象的N种“病因” ;
(2)目标树立与梦想激励;
(3)读懂孩子的梦想与保护梦想;
(4)个性化教育与孩子人生规划;
第四课
美好习惯与美好人生
(1)习惯差异与孩子成长空间;
(2)家长教育理念与孩子习惯生成;
(3)21天法则与1万小时定律;
(4)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;
(5)习惯养成教育经典案例等;
第五课
孩子自控力的培养
(1)自控力培养的重要意义;
(2)孩子缺乏自控力的影响;
(3)培养孩子自控力,改掉坏习惯的策略;
第六课
青春期孩子的相处之道
(1)青春期:生命的飞跃与不和谐;
(2)叛逆与“不听话” ;
(3)两性觉醒与“早恋” ;
(4)对抗、妥协还是对话;
(5)青春期家庭教育经典案例等;
第七课
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
(1)网络时代调整家长权威;
(2)网瘾的生成与科学的应对策略;
(3)改变孩子与改变家长;
(4)网络时代家庭教育经典案例等;
第八课
如何更好地发挥家委会的作用
(1)家委会应有的使命;
(2)家委会如何连接家长;
(3)家委会如何助力学校教育;
(4)家委会怎样真正对孩子们有所帮助;
(5)家委会经典案例等;
第九课
家校共育助力孩子成长
(1)家校共育的金三角理论;
(2)家庭教育缺失对孩子的影响与危害;
(3)更好地理解学校与老师;
(4)实现家、校共育的方法策略;
(5)家校共育经典案例等;
第十课
家长如何助力即将参加中、高考的孩子
(1)了解中高考孩子的情况;
(2)家长普遍存在的问题;
(3)孩子中高考冲刺阶段,家长最有效的陪伴方式;
(4)孩子生涯规划的意义与方法;
第十一课
东方家庭教育智慧与中西家庭教育比较
(1)《周易》中的家庭教育精髓;
(2)孔子和他的因材施教;
(3)西方家庭教育理念;中医 西医的使用和现实状况;
(4)“虎妈”现象与中西家庭教育比较;英文教育的火热升温
第十二课
现代家庭与婚姻关系
(1)亲密关系让生活更健康;
(2)换个角度看爱情;
(3)影响婚姻的因素;
(4)如何改善婚姻关系;
(5)如何走出外遇的困境;
(6)婚姻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;
通过全人十二课,给予家长们更多影响孩子的方法和启示,协助学校校内教育的外延。教育是一个重大的工程,需要全方位的配合和协作,我们给予的是对美的诠释和分享,更多的是需要大家的共同行动。